国际
国际木火节点燃淄博陶瓷古韵新辉
9月1日,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朱家庄国际艺术村内人头攒动,来自中国、美国、希腊、秘鲁、韩国、新加坡、泰国、土耳其和印度等9个国家的近60位陶艺家齐聚于此,共同见证2025中国淄博朱家庄国际木火节的启幕。这场“泥与火的盛宴”,让淄博千年陶瓷文化再度拥抱世界。
作为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本届木火节自筹备之初便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自2005年起,淄博市开始举办中国(淄博)国际木火节,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12届。往届活动吸引了450余位外国陶艺家、800余人次国内陶艺家参与,1200余件陶艺精品被山东博物馆、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等永久收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
“淄博拥有陶器烧造近万年、瓷器烧制1400余年的历史,‘淄博陶瓷烧制技艺’早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泰山瓷业作为这一项目的唯一传承保护单位,始终在为陶瓷文化的延续发力。”山东省陶瓷协会轮值理事长、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德国介绍淄博陶瓷的深厚底蕴。
中外陶艺家走进陶艺研学中心与手工车间,一场“指尖上的较量”就此展开。拉坯时的沉稳、修坯时的精细、造型时的巧思、刻画时的灵动,陶土在陶艺家们的手中逐渐褪去松散形态,化作兼具美感与质感的坯体,娴熟技艺引得观众频频叫好。而在国内外艺术家捐赠作品展上,中国陶艺的细腻温润、土耳其陶艺的奔放热烈、韩国陶艺的雅致内敛同台亮相,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陶瓷美学在此碰撞出奇妙火花。
“木火节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使淄博陶瓷产业、陶瓷文化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说。土耳其哈赛特佩大学教授穆特鲁表示,不同国家的陶艺家在这里交流创作,既是技艺的碰撞,更是文化的共鸣。
“我们在原有10余座共享窑炉的基础上,参照传统‘龙窑’样式,新建一座长15米、容量7立方米的现代柴窑——复兴窑。该窑造型古朴,依坡而建,大小三个窑室可分别烧制不同的陶艺作品,因落灰不同、温度不同、火焰接触面积不同,最后窑变出的色彩也不同。”朱庄社区党总支宣传委员王冰慧向记者介绍,复兴窑采用传统柴烧工艺,成釉效果更好,也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的理念。
不同于短暂的文化展演,本届木火节从9月1日一直持续至11日,陶艺家们要完成“设计—制作—烧制—展览—总结”的全流程创作。9月5日开始,国内外陶艺家以及市民的陶艺作品在复兴窑内分批次烧制,在9月11日开窑时将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盛景。
热点信息
-
9月1日,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朱家庄国际艺术村内人头攒动,来自中国、美国、希腊、秘鲁、韩国、新加坡、...
-
“从来没见过如此大的风筝,还是‘中国龙’的形象,很震撼,中国文化极具魅力。”9月7日,来自侨乡浙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