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文字 建筑 姓氏 节日 风俗 文字 民族

走进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化元素

来源:传统文化网 作者:麦凤琼 博士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0-25
摘要:近年来,一些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语被收录进权威的英语词典,如“guanxi(关系)”“Tuhao(土豪)”“Dama(大妈)”等。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就有200余个包含中国文化渊源的词语
       近年来,一些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语被收录进权威的英语词典,如“guanxi(关系)”“Tuhao(土豪)”“Dama(大妈)”等。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就有200余个包含中国文化渊源的词语。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美国“全球语言监督”(GLM)机构宣称的那样,自1994年以来,新增的英语词语中,汉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了任何其他来源。

        英语世界里有不少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子。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一些源自于中国的“土生土长”的词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英语中,如“baozi(包子)”“yuanxiao(元宵)”“gaokao(高考)”等,凸显了汉语的个性,丰富了英语的词汇。

        中国古代经由丝绸之路产生的贸易交流为中西文化交流,语言互通提供了机会。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颇具中国特色的“silk(丝绸)”一词是在公元 888 年经丝绸之路由拉丁语和希腊语进入英语,因而成为最早进入英语词汇的汉语借词。

        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专有名词在英语中不能够完全找到对应的翻译,于是人们只好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语词语来表示。比如“Laozi(老子)”“jiaozi (饺子)”“baijiu(白酒)”“guzheng(古筝)”“Long(龙)”等,这些来自于汉语拼音的英语词语既代表了中国特色,又扩充了英语的词汇量。

        从汉语借来的英语词语通常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这四种方式产生。这些词语进入英语后,或多或少都经过了一定程度上的“英化”改造,基本上都融入了英语语言的词汇体系和语用表述系统。

        此外,被称为“中式英语”(Chinglish)的洋泾浜语言,如“lose face(丢面子)”“no can do(不能做/干不了)”“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达方式也已走进英语世界。

        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说过:“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从而进一步推动英语的国际化、多样化进程。”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有更多的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走进英语世界,从而使得英语使用者更多的了解汉语,更好的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客观的促进了汉语的传播,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者增强沟通与交流。

        作者:   麦凤琼 博士  
        单位:英国利兹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