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内蒙古首次大规模成系列将出土文物移交属地
日期:2024-04-11
浏览:
来源:
作者: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
4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出土文物移交属地文物部门仪式,这是内蒙古文物系统首次大规模并成系列地主动向属地移交发掘品,正式拉开了出土文物移交属地的序幕。
此次移交的文物,是2023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辽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包括玉石、铜器等共计12件套,按照文物序列整理成册全部移交给锡林浩特市文物保护中心管理展示利用。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断健全完善出土文物移交机制,细化操作措施,推动出土文物移交工作规范化,盘活用好文物资源,充分发挥出土文物的社会效益,真正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
此次移交的文物,是2023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辽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包括玉石、铜器等共计12件套,按照文物序列整理成册全部移交给锡林浩特市文物保护中心管理展示利用。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断健全完善出土文物移交机制,细化操作措施,推动出土文物移交工作规范化,盘活用好文物资源,充分发挥出土文物的社会效益,真正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当故宫的红墙黄瓦映照着晨光,玻璃展柜里的文物引得参观者驻足惊叹时,我国1732万视障群体曾长期与这...
-
为积极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梅兰芳纪念馆从今年开始启动了三年的鉴定定级和修复计划。业务部门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