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潍坊市:强化党建领航铸魂育人 奋力推进潍坊教育迈上新高度
党建强才能教育强。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求,扎实推进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三红工程”,把党建领航、党建赋能,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治校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党建统领办出“轻负优质”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着力强基固本,筑牢党组织红色堡垒。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障。一是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心怀“国之大者”,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市、县教育工委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书记第一讲”、宣讲团巡回讲、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行动上。二是建强过硬支部。将支部建在学部、学科、教研组上,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教育教学。按照党性观念强、组织能力强、育人能力强、廉洁自律强和群众威信高“四强一高”标准,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371名。探索党支部评星定级、分层分类建设,12所学校入选全省首批“一校一品”示范校,全省最多。三是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5”机制,党建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一体推进,把党旗树立在教育改革发展、疫情防控、安全稳定一线,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绩,承担的国家和省教育改革试点达到36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去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中宣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9次肯定和推介潍坊经验做法。
二、倡树“三先三优”,打造红烛先锋队伍。实施学习在先、创新在先、实干在先、党性优、师德优、实绩优党员先锋工程,发扬“红烛”精神,争做教书育人“大先生”。一是在师德涵养上走在前。建立月度优秀党员、育人楷模、最美教师评选等制度,举办“三先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120余场次,7人获评国家级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数量全省最多。开展“树师德 正师风”专项整治,有偿补课投诉同比减少57%,教育系统更加风清气正。二是在师能提升上走在前。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设立青年党员教师先锋岗121个、鸢都红烛先锋100名,评选十大党建品牌教师和课程,开展党员教育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搭建“名师+骨干”“先锋+引领”交流平台。去年50名教师获评齐鲁名师、名校长,数量全省最多。三是在创新实干上走在前。创新“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激励全市党员教师凝心聚力抓教学,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141项。锤炼“从高、从严、从实、从细、从快、从专、从正”教育作风,广大党员教师舍小家顾大家,带头奋战在课后延时服务、寒暑假免费托管、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三、强化铸魂育人,引领青少年学生红心向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专项研究制定党建统领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意见、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意见、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县县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联盟、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同城大课堂”,推选思政“金课”72节、课程思政精品课65节,开发“81种职业体验”“大国重器”建模等思政主题课程,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二是打造育人“第二课堂”。确定61个市级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培养3600多名“红领巾”解说员,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建以革命英雄、红色精神命名的班级大队,开展“红色班会”等系列活动,建立学校党史校史厅室、长廊,将年画、风筝、泥塑等非遗项目纳入校园文化课程,实现“三全”育人。三是深化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建立党组织主导、群团组织参与、家校社联动育人机制,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格局。开展“四史”进校园、红色文化进家庭等“五进”活动,评选爱党爱国示范校84所。聘任王乐义、杨守伟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二十大代表担任思政特聘导师,组织专题育人讲座430余场次。党建统领铸魂育人,被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肯定。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环境立德树人乡村教育振兴示范区。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