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划重点!2023年山东民族宗教工作这样干!
日期:2023-02-16
浏览:
来源:
作者:山东省民族宗教委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抓调研、抓规范、抓典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山东实践,全面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01
聚焦完整准确全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
坚持深学笃用
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强化党的领导
细化落实标准、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推动民族宗教工作“六个纳入”落地见效。
02
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
深化内容促“有形”
开展“筑基”工程示范、实践载体培育、传统文化浸润、主题文创拓展、示范创建提升、“三项计划”落实、民族镇村振兴、社会力量凝聚、团结故事竞讲、理论研究助力等“十大行动”。
强化宣传促“有感”
开展第2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建设山东省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创作基地,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活动。
实化教育促“有效”
实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评选示范学校50所。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命名管理办法。
03
聚焦“融”的导向,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着力“走在前”
制定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县(市、区)、乡镇(街道)。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开新局”
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N”范围。组织专家团队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评审,扎实做好互评验收工作。
04
聚焦全方位嵌入,推动“三项计划”“一个专项”取得更大成效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组织西藏、新疆与我省中小学生同上“红石榴一家亲”民族团结主题课,开展“书信手拉手”等活动。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受援地“红石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面向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打造“道中华·齐鲁行”品牌,推出曲阜体验行、泰山体验行、黄河体验行、海岱体验行等精品线路。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
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依托“三下乡”等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讲。
05
聚焦共同富裕,推动民族镇村高质量发展
抓整体提升
实施民族镇村振兴行动,支持民族镇村参与全省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镇创建。
抓项目引领
支持民族镇村产业发展,年内培育5处民族镇村产业化品牌集聚地。
抓社会助力
发挥省民族宗教委兼职委员单位作用,协调各委员单位开展对民族镇村的帮扶。
06
聚焦“导”的理念,深入实施宗教中国化山东实践“1733”计划。
制定一套规划
制定《山东省宗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2023-2027年)
实施“七大工程”
思想政治引领、理论实践研究、传统文化浸润、人才队伍培育、宗教思想建设、典型示范创建、法治机制保障工程
建设三类基地
宗教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宗教中国化历史教育基地
打造三类品牌
解经讲经品牌、文化交融品牌、服务社会品牌
07
聚焦全面从严,扎实推进宗教事务管理规范化
宗教团体
健全完善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履职评估等制度,定期召开宗教团体联席会议。
宗教院校
制定《山东省宗教院校管理办法》,更好发挥宗教院校“三个基地”作用。
宗教活动场所
制定《山东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推动全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宗教教职人员
指导宗教团体严格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完善教职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宗教活动
依法审批大型宗教活动,加强安全管理。
08
聚焦健康传承,推动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
加强分类治理
针对各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治理。
深化专项工作
加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
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等管理制度机制。
09
聚焦依法依规,全面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在执法机制上持续探索
创新民族宗教执法机制,开展全省民族宗教行政执法人员轮训。
在普法成效上持续深化
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创新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
在理论研究上持续发力
依托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宗教中国化研究基地,推动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加速成果转化。
10
聚焦守好底线,着力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
加强分析研判
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做好风险评估和会商研判。
妥善处置化解
探索建立重大问题挂牌督办、通报约谈等机制。
夯实基层基础
深化落实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推进数字民宗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抓调研、抓规范、抓典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山东实践,全面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推动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01
聚焦完整准确全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
坚持深学笃用
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强化党的领导
细化落实标准、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推动民族宗教工作“六个纳入”落地见效。
02
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大行动”
深化内容促“有形”
开展“筑基”工程示范、实践载体培育、传统文化浸润、主题文创拓展、示范创建提升、“三项计划”落实、民族镇村振兴、社会力量凝聚、团结故事竞讲、理论研究助力等“十大行动”。
强化宣传促“有感”
开展第2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建设山东省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创作基地,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活动。
实化教育促“有效”
实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评选示范学校50所。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命名管理办法。
03
聚焦“融”的导向,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着力“走在前”
制定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县(市、区)、乡镇(街道)。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开新局”
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N”范围。组织专家团队或委托第三方开展评审,扎实做好互评验收工作。
04
聚焦全方位嵌入,推动“三项计划”“一个专项”取得更大成效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组织西藏、新疆与我省中小学生同上“红石榴一家亲”民族团结主题课,开展“书信手拉手”等活动。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口支援新疆、西藏等受援地“红石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面向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的专场招聘活动。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打造“道中华·齐鲁行”品牌,推出曲阜体验行、泰山体验行、黄河体验行、海岱体验行等精品线路。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
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依托“三下乡”等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讲。
05
聚焦共同富裕,推动民族镇村高质量发展
抓整体提升
实施民族镇村振兴行动,支持民族镇村参与全省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镇创建。
抓项目引领
支持民族镇村产业发展,年内培育5处民族镇村产业化品牌集聚地。
抓社会助力
发挥省民族宗教委兼职委员单位作用,协调各委员单位开展对民族镇村的帮扶。
06
聚焦“导”的理念,深入实施宗教中国化山东实践“1733”计划。
制定一套规划
制定《山东省宗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2023-2027年)
实施“七大工程”
思想政治引领、理论实践研究、传统文化浸润、人才队伍培育、宗教思想建设、典型示范创建、法治机制保障工程
建设三类基地
宗教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宗教中国化历史教育基地
打造三类品牌
解经讲经品牌、文化交融品牌、服务社会品牌
07
聚焦全面从严,扎实推进宗教事务管理规范化
宗教团体
健全完善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履职评估等制度,定期召开宗教团体联席会议。
宗教院校
制定《山东省宗教院校管理办法》,更好发挥宗教院校“三个基地”作用。
宗教活动场所
制定《山东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推动全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宗教教职人员
指导宗教团体严格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完善教职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宗教活动
依法审批大型宗教活动,加强安全管理。
08
聚焦健康传承,推动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
加强分类治理
针对各宗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治理。
深化专项工作
加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
健全长效机制
健全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等管理制度机制。
09
聚焦依法依规,全面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在执法机制上持续探索
创新民族宗教执法机制,开展全省民族宗教行政执法人员轮训。
在普法成效上持续深化
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创新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
在理论研究上持续发力
依托省民族宗教研究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宗教中国化研究基地,推动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加速成果转化。
10
聚焦守好底线,着力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
加强分析研判
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做好风险评估和会商研判。
妥善处置化解
探索建立重大问题挂牌督办、通报约谈等机制。
夯实基层基础
深化落实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推进数字民宗建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召开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