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平邑县平邑街道第一中心校:“五好”同框,欢度“我们的节日•中秋”
日期:2023-09-28
浏览:
来源:
作者:贾永真 闫志翠
一轮明月当空照,万缕情丝寄乡愁。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如约而至,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邑街道第一中心校“五好”同框,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召开主题班会,“探好”节日文化。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中秋节,中心校要求每个班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我们的节日•中秋”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会前,老师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资料、线下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故事、诗歌等内容。主题班会上,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收获”,重温传统文化,感受中秋佳节带来的幸福。
启动经典诵读,“抒好”家国情怀。为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中心校统一组织安排,以完小为单位开展以“我邀明月颂中华”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会。学生们采用诵读、演唱、讲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秋”这一主题,或集体或个人地诵读、吟唱。一首首经典诗词,一篇篇经典佳作,诵出了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他们更是用最高亢的声音,在诵读中感受中华的魅力,尽情抒发爱国的情怀。
重拾民俗活动,“享好”幸福时光。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民俗。中心校按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情况的原则,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一是中低年级开展亲子活动。要求在中秋当晚,安排学生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给家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并用最简单的动作——拥抱、牵手、比心等表达心中对亲人的爱。同时将最难忘的一幕拍摄并记录下来,上传班级群分享,使他们感受阖家团圆幸福的美好时光。二是高年级开展巧手做花灯活动。要求利用卡纸、橡皮泥或者纸盒、矿泉水瓶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灯,并悬挂在门口或者房间,增添节日的气氛。
舒展童心妙笔,“绘好”中秋书画。每个孩子都是创作者,学校要求他们用最简单淳朴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一是组织中低年级的绘画比赛。学生们用五彩的画笔,灵巧的小手,绘制有关中秋来历、中秋食物或者中秋习俗的小报,从而加深他们对中秋节的认识。二是高年级组织书法比赛。紧紧围绕“喜迎中秋”这一主题,内容上可分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抒发爱国情怀,以及传递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古今诗文、名言警句等,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美文。鼓励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择优推荐并设置奖项。
依托志愿服务,“树好”文明新风。为发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中心校统一安排,中秋假日期间,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进行走访慰问,为那些孤独的爷爷、奶奶们送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和精心准备的节目,并给予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二是到社区、村居的失独家庭进行走访问。师生们手拎各类慰问品,来到老人家中,一声问候,两句细语,无不溢出浓浓的情意,无不鼓励着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敢地面对现实。三是争做环保小卫士。中秋假期期间,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清理自己的楼道、小区卫生角等,发扬出了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传统。
(贾永真 闫志翠 )
召开主题班会,“探好”节日文化。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中秋节,中心校要求每个班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我们的节日•中秋”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会前,老师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资料、线下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风俗,以及相关的故事、诗歌等内容。主题班会上,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收获”,重温传统文化,感受中秋佳节带来的幸福。
启动经典诵读,“抒好”家国情怀。为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中心校统一组织安排,以完小为单位开展以“我邀明月颂中华”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会。学生们采用诵读、演唱、讲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秋”这一主题,或集体或个人地诵读、吟唱。一首首经典诗词,一篇篇经典佳作,诵出了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他们更是用最高亢的声音,在诵读中感受中华的魅力,尽情抒发爱国的情怀。
重拾民俗活动,“享好”幸福时光。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民俗。中心校按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情况的原则,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一是中低年级开展亲子活动。要求在中秋当晚,安排学生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给家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并用最简单的动作——拥抱、牵手、比心等表达心中对亲人的爱。同时将最难忘的一幕拍摄并记录下来,上传班级群分享,使他们感受阖家团圆幸福的美好时光。二是高年级开展巧手做花灯活动。要求利用卡纸、橡皮泥或者纸盒、矿泉水瓶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灯,并悬挂在门口或者房间,增添节日的气氛。
舒展童心妙笔,“绘好”中秋书画。每个孩子都是创作者,学校要求他们用最简单淳朴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一是组织中低年级的绘画比赛。学生们用五彩的画笔,灵巧的小手,绘制有关中秋来历、中秋食物或者中秋习俗的小报,从而加深他们对中秋节的认识。二是高年级组织书法比赛。紧紧围绕“喜迎中秋”这一主题,内容上可分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抒发爱国情怀,以及传递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古今诗文、名言警句等,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美文。鼓励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择优推荐并设置奖项。
依托志愿服务,“树好”文明新风。为发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中心校统一安排,中秋假日期间,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进行走访慰问,为那些孤独的爷爷、奶奶们送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和精心准备的节目,并给予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二是到社区、村居的失独家庭进行走访问。师生们手拎各类慰问品,来到老人家中,一声问候,两句细语,无不溢出浓浓的情意,无不鼓励着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敢地面对现实。三是争做环保小卫士。中秋假期期间,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清理自己的楼道、小区卫生角等,发扬出了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传统。
(贾永真 闫志翠 )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8月12日至13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港澳区域赛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13日上午,香...
-
8月12日,以“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大学使命与协同创新”为主题的内地与港澳大学校长圆桌会在香港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