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弘扬传统文化 海口十一小设20多门精品课程促学生全面发展
10月13日下午,六年级7班学生郭芷荧最放松的时刻来了,她手持一把二胡,拧紧琴弦,调节音准,和同学们做好演奏前的准备。不久,婉转的二胡、清亮的琵琶、悠扬的长笛……不同乐声彼此融合,饱含真挚的情感让人沉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筝、二胡、琵琶等古典乐器,每种都有独特的艺术韵味。”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器乐教学负责人陈军介绍,该学校少儿民乐团创建于1993年,与管弦乐团已成为该校的两大特色品牌。每隔一年,学校会在一年级新生中以家长自愿选择的方式组建一个民乐团或管弦乐团,人员通常在60—80人左右。
1999年,该校民乐团就已经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国内首场少儿民族专场音乐会,此后学校民乐团和管弦乐团还多次在省内外参加各类艺术表演和比赛并获得多项荣誉,其中,还有新加坡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器乐类表演金奖等国际奖项。
“学民乐需要耐心,拿我学的二胡来说,一开始弓子的运用、适当的音色控制和指法的灵活运用,都十分考验毅力,但是它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郭芷荧目前已经考过了二胡六级,她说,在音乐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让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民乐团的成立和发展,不仅为小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实际上,该校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出了系列特色课程。操场上,篮球、足球队员你追我赶,正在紧张训练;教室内,无人机、编程、钩织、衍纸画……各类课程上孩子们龙腾虎跃。
“除了民乐团、管弦乐团为代表的精品课程,我们还设有涵盖体育、科创、艺术、语文、数学等学科多达20多门的免费校本课程供不同年龄段不同条件的孩子们选择,充分满足了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副校长苏页介绍,在这些课程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下,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海口市第十一小学还设有琼剧课程,让学生们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让文化自信从小根植学生心灵。热点信息
-
为丰富儿童暑假生活,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8月14日,华蓥市妇联第六届执委王春芳组织华蓥市凤凰城...
-
行走在新疆和田约特干故城,捧一杯非遗联名奶茶,闻着烤包子的香味,看着皮影戏、川剧变脸轮次上演,听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