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西古县:依法能动履职促进非遗传承保护
凌云八音会是寺庙音乐,起源于唐朝,一度盛行于古县古阳镇凌云村一带,因在演奏时需要祭呐、禅鼓、笛子、管子、二胡、钹、云锣、笙八种民间乐器,故称凌云八音会。2013年,凌云八音会被列为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今年10月,古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时发现,凌云八音会已多年没有参加县里或乡镇组织的文化活动。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凌云八音会现有队员八名,年纪最大的69岁,年纪最小的57岁。“大家年纪大了,精力不足,有些队员身体也不好,没有精力组织演出。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喜欢这种音乐,演出的机会就更少了……”凌云八音会传承人赵洪宽说。
为了让这项千年技艺后继有人、重获新生,古县检察院成立了非遗保护办案团队,对凌云八音会保护传承情况进行立案调查。检察官了解到,凌云八音会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不易传承,若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保存,又难以完全展现其特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古县检察院向该县文旅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对凌云八音会依法履行保护职责,并邀请县文旅局工作人员、非遗文化保护专家、非遗文化传承人召开座谈会,共商非遗保护。
收到检察建议后,古县文旅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详尽了解凌云八音会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困境,并于今年11月出台《2023年古县文化和旅游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凌云八音会”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从实施数字化保护、举办面向社会寻找传承人系列活动、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系列活动等方面,形成具体可行的方案。
热点信息
-
近期甘肃、青海两省公安、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召开协作机制研商会,聚焦环线旅游交通安全关键问...
-
8月21日,甘肃省文化旅游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