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绍兴非遗映照美好生活
日期:2023-12-18
浏览:
来源:
作者:何俊杰
非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非遗也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非遗更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资源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之一。
截至目前,浙江省绍兴市共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3项,代表性传承人155人;市级保护项目261项,代表性传承人365人;还有省、市各类生产性、教学性、展示性非遗传承基地241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点多面广。
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在这此背景下,日前,绍兴整合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成立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会以“传承文脉、激活非遗、融合产业、连接生活”为已任,围绕做“传承人的帮手、非遗经济的推手、政府服务的助手、文化引领的跑手”四个目标,为实现绍兴从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转变,让绍兴非遗映照美好生活作出努力。
做传承人的帮手。非遗工作的核心是“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是非遗人的“家”,将构建起服务、褒奖和互惠互利的格局,为传承人、保护责任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金融对接;建立荣典制度,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以及营造全社会“尊重匠心、敬畏文化、爱上非遗”的良好氛围。
做非遗经济的推手。推动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转变,核心是要推动非遗从数量向高质量转变、从古老传统向高水平转变,做强非遗产业、拉动非遗消费、发展非遗经济。协会将协助政府部门提升、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文化政策中加大对非遗经济的扶持力度;搭建展示消费平台,在现有非遗门店、非遗客厅、非遗集市基础上,推动古城和有条件的县城、古镇建立非遗文创园、非遗街区和常态化的非遗赶集活动;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制订行业自律规则,放大非遗效应,召开非遗品牌大会,提升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做政府服务的助手。协会是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政府通过协会等社会组织可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非遗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将迎来新机遇大空间。在协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决策部门、管理机构应重点把握好政策规划、文化研究、宣传推介等工作定位,协会则重在动员社会力量推动非遗品牌升温、发展非遗经济。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换届基础上,组建了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并明确让两大协会成为全省文化工作的助手。绍兴的社会团体特别是文化产业关联协会基础良好、发展迅速,如黄酒行业协会、工业设计协会、老字号协会、绍兴菜研究会等,下一步将加强协同联手,共同奏响助力政府服务、推动文化繁荣的“大合唱”。
做文化引领的跑手。绍兴之所以能成为绍兴,文化的延续性功不可没。非遗是绍兴文化的重要承载,而绍兴文化则是绍兴发展的强大内生力量。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群的崛起,绍兴的文化越来越会彰显其张力。绍兴非遗将成为绍兴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领跑团”成员,在绍兴古城文商旅融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研学之城、培育“书生意气地研学、家国情怀地旅游”,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助力赋能。
(何俊杰)
截至目前,浙江省绍兴市共有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3项,代表性传承人155人;市级保护项目261项,代表性传承人365人;还有省、市各类生产性、教学性、展示性非遗传承基地241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点多面广。
今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在这此背景下,日前,绍兴整合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成立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会以“传承文脉、激活非遗、融合产业、连接生活”为已任,围绕做“传承人的帮手、非遗经济的推手、政府服务的助手、文化引领的跑手”四个目标,为实现绍兴从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转变,让绍兴非遗映照美好生活作出努力。
做传承人的帮手。非遗工作的核心是“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是非遗人的“家”,将构建起服务、褒奖和互惠互利的格局,为传承人、保护责任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金融对接;建立荣典制度,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以及营造全社会“尊重匠心、敬畏文化、爱上非遗”的良好氛围。
做非遗经济的推手。推动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转变,核心是要推动非遗从数量向高质量转变、从古老传统向高水平转变,做强非遗产业、拉动非遗消费、发展非遗经济。协会将协助政府部门提升、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在文化政策中加大对非遗经济的扶持力度;搭建展示消费平台,在现有非遗门店、非遗客厅、非遗集市基础上,推动古城和有条件的县城、古镇建立非遗文创园、非遗街区和常态化的非遗赶集活动;打造非遗品牌矩阵,制订行业自律规则,放大非遗效应,召开非遗品牌大会,提升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做政府服务的助手。协会是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政府通过协会等社会组织可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非遗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将迎来新机遇大空间。在协同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决策部门、管理机构应重点把握好政策规划、文化研究、宣传推介等工作定位,协会则重在动员社会力量推动非遗品牌升温、发展非遗经济。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换届基础上,组建了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并明确让两大协会成为全省文化工作的助手。绍兴的社会团体特别是文化产业关联协会基础良好、发展迅速,如黄酒行业协会、工业设计协会、老字号协会、绍兴菜研究会等,下一步将加强协同联手,共同奏响助力政府服务、推动文化繁荣的“大合唱”。
做文化引领的跑手。绍兴之所以能成为绍兴,文化的延续性功不可没。非遗是绍兴文化的重要承载,而绍兴文化则是绍兴发展的强大内生力量。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群的崛起,绍兴的文化越来越会彰显其张力。绍兴非遗将成为绍兴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领跑团”成员,在绍兴古城文商旅融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研学之城、培育“书生意气地研学、家国情怀地旅游”,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助力赋能。
(何俊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近期甘肃、青海两省公安、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召开协作机制研商会,聚焦环线旅游交通安全关键问...
-
8月21日,甘肃省文化旅游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