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保定市满城区教体局:非遗文化“绽放”学校
近年来,保定市满城区教体局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将当地舞狮、寸跷、空竹、太极、吹糖人、定瓷等多个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各校创新美育形式,使非遗文化在校园活起来,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体验非遗文化魅力,强健体能。
城东村小学的非遗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走进该校五年级教室,全班学生的目光被吹糖人技艺传承人洪树明紧紧吸引。洪师傅用一根麦秸秆挑上一点糖稀,通过吹气让糖稀膨胀起来,然后熟练运用吹、捏、拉、搓、盘等技法,很快,十二生肖的糖人就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二年级教室里,一块块泥胎在定瓷技艺传承人蔺洪谱老师的手中,变换成小瓶子、小老虎等形态各异的作品。“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吹糖人的制作过程,洪老师做的糖人很好玩,太有趣了!”五年级一班曹申享同学高兴地说。
满城区实验小学20世纪90年代从该区东于河村引进了传统寸跷文化,学校师生创作的《小羊倌》《寸跷娃》《闹春》等作品,先后荣获全国群星奖、央视儿童节目全国银奖等大奖。自2018年,该校又开始引进传统戏曲,先后邀请京剧、老调、河北梆子、川剧变脸等戏曲大师到校演出。
如今,满城区本地的“舞狮”“抖空竹”“寸跷”“太极拳”“哈哈腔”等20个非遗项目相继走进了城东村学校、郭村中学、河图小学等众多城乡校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让青少年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感悟非遗的魅力与价值,并在学习中传承创新,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非遗文化活在校园,为青少年学生幸福成长奠定坚实根基。”满城区教体局局长周军表示。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
-
9月10日至12日,“新时代 新发展 新路径”2025年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交流活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