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搭建“三维三融”育人体系,培养医养健康产业人才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立足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三个维度,构建实施产教科融合、医学研融汇、训育创融通的“三维三融”人才培养体系,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适配人才。
一、立足专业建设,构建产教科融合发展机制
一是瞄准产业设专业。学校坚持深耕医养健康领域,专业设置与区域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有效联动,形成以养老为引领,护理为基础,中医、口腔为特色的全龄健康产业高水平专业群。围绕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实体运行全国医养康养和孕婴童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开展急救培训,惠及群众3万余人。二是以专助产、专产共长。聚焦打造山东医学新高地,实施“双校双院”协作提升行动,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中医院构建“院校教育-临床实践-科研创新”一体化平台,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以中医和口腔两个教学单位为基础,全面对接中医附属医院和潍坊牙科医院现实工作场景,深度融合山东省五运六气传承推广基地和市口腔解剖生理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建成中医和口腔特色产教科综合体,形成集教学、科研和诊疗于一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对内承担实训教学,对外开展社会培训、特色诊疗等。三是开辟中医药职教出海新路径。与中白工业园、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医科大学深度合作,牵头成立山东省中医药走出去高校联盟,在白俄罗斯建成海外“岐黄学堂”,启动“中医药虚拟教研室”,发布《海外岐黄学堂建设指南》《中医AI生活馆建设指南》等,推动中医药技术海外推广,探索出中医药“职教出海”新模式。
二、围绕教师发展,夯实双师三能培养体系
一是提升教师“医学研”三种能力。构建实施具有医养特色的“四阶三链、医教协同”双师教师发展体系,突出“医学研”能力提升,形成生涯、职称、双师发展链3条教师发展通道,每个通道分“4阶梯”递进发展。学校广大教师在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同时,还持有执业医师、救护员、应急救护师等医养健康产业证书,不仅能在校内教学,面向产业开展科学研究,还能持证上岗、无缝坐诊,服务于医护一线。二是实施分类培养提升。构建年轮式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按照不同的教师梯队,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面向新教师开展“启航工程”,通过培训+比赛等方式,帮助新教师站稳讲台。面向青年教师开展“珠峰工程”,通过磨课、集训、参赛等,推动青年教师勇攀教学高峰。面向优秀教师开展“引领工程”,搭建“名师示范”平台,形成“头雁”效应,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三是创新教师评价改革机制。构建以师德师风、教学基本能力、课程思政能力、数字化教学能力、课程诊改能力、教师诊改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1+6”教师考核评价模型,形成教师评价与教师激励价值均衡系统。依托校内质量监测平台,实现对教师发展质量的监测和预警,学校教师评价改革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典型案例。
三、聚焦学生成长,搭建训育创一体育人平台
一是真实场景实训。强化“教学做”一体,深化虚拟仿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把课堂搬进医院,把实训融入诊室和病房,通过以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技能教学、岗位实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二是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充分挖掘百年校史,结合青州地域“寿”文化底蕴,构建“德道文化”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康养等相结合,形成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以党员领导干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为主体,构建完善“四个一”育人团队,服务力量全部下沉学生一线,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学生社区打造成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三是抓实双创育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组建双创导师团队和形式多样的双创工作团队,强化双创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创业意识。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用好创新创业竞赛舞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以创新引领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热点信息
-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
-
为深化中学共青团改革成效,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中学共青团工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