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南丹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南丹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相关要求,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有效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郑丽婷是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的教师,2014年大学毕业,她拒绝了省城优越的就职条件,来到瑶乡扎根基层教育事业。8年时间里,郑丽婷先后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宿舍管理教师等,工作繁多又艰巨,但她凭着对白裤瑶群众的热爱,踏踏实实地在瑶乡这块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也见证了南丹乡村教育的巨大变化。
2015年以来,南丹县先后投入资金6.61亿元,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教学工具、生活设施等教学硬件。2018年至2020年教育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期间,该县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极大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
“过去,我们只有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现在,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郑丽婷说道。
在改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同时,南丹县还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工作补贴政策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乡镇义务教育教师每人每月可享受400元至500元的乡镇补贴和200元至550元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同时,该县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此外,该县还拿出务实举措,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待遇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以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为例,该校确立“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民族信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开设了具有白裤瑶民族特色的铜鼓传承班、皮鼓传承班等10多个民族文化特色班,既培养白裤瑶学生的情操,又能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提升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更多的教师扎根乡村,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共同托举农村孩子的美好未来。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学年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和班级省级评优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