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甘肃有了首个“非遗保护”本科专业
日期:2022-03-14
浏览:
来源:
作者:肖 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由兰州文理学院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获批设立,自此 " 非遗保护 " 列入我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据悉,该专业将于今年招生。
据了解,兰州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理念,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掌握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人才为目标,旨在教育和培养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田野调查能力和创新意识,拥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此次专业申报负责人,兰州市文理学院文学院院长叶淑媛由衷的高兴,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她告诉记者,大学设立非遗保护专业,将使得非遗保护传承和研究进入体制机制,保护更加科学化,研究体系化,更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甘肃非遗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有 3 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83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93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州级、县级项目已公布名录达几千项。非遗保护专业人才进入行业领域,将促进非遗事业和甘肃文旅的高质量发展。
叶淑媛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是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性发展战略,培养非遗专业人才的急需专业,也符合兰州文理学院聚焦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的办学定位,学校已经积淀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该专业会推进学校‘新文科’建设,有利于学校学科发展的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兰州文理学院非遗智库负责人、甘肃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忠表示,去年,国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 "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读本 ",学科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这标志着在国家学科体制中正式确立了非遗学科的独立地位。如今 " 非遗保护 " 专业首次在甘肃设立,首先能够解决该领域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其次,从专业、就业以及学术价值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传统文化如何深度融入课程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学年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和班级省级评优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