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一笔好字、两口二黄 ”传统文化之精神从娃娃抓起
“一笔好字”指写得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两口二黄”在北京可谓唱上一段字正腔圆的京剧,无论是书法还是京剧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学习传统文化精粹还是要从娃娃们开始。
2017年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市西城区丰盛少年宫的教室里,三十多名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一起来上京剧体验课,主讲老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的特聘专家宋玉生先生,宋先生幼承家学,通文墨、擅诗书、懂音韵、好京剧,操琴奏曲,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宋先生说京剧是一门礼育教化性很强的艺术,一旦爱好,终生爱好,文化之熏陶、性情之陶冶,即在其中。
宋先生给孩子们讲解戏服
先生说了:京剧有着二百多年的历史,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京剧讲究京腔、京韵、京字、京味,京剧讲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舞。宋先生一字一句的教授下,孩子们一字一句的学习着。
宋先生交孩子们唱《凤还巢》
宋先生先给孩子们讲了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脸谱,代表人物,又讲解了戏服的意义及代表曲目,及其曲目的故事,京剧戏服的艺术美。先生讲得乐在其中,孩子们听得是津津有味,其中孩子们不时与先生提问,先生风趣的讲解也引起了孩子们的阵阵笑声。宋先生认为京剧是可以交会孩子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非常好的传统文化,既有艺术美学,又有故事渊源。
宋先生当场给孩子们说戏,教唱《凤还巢》和《伍子胥》。孩子们上道很快,在宋先生的指导下,反复了三次居然孩子们自己就唱下来了,还加上了动作。后面的家长们也情不自禁的加入的学戏当中。
学了两段,孩子们和家长们都来了兴趣,又请先生教授了一段《四郞探母》,先生亲身传唱,那真是京腔京韵,字正腔圆。
京剧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从小对孩子们进行熏陶,孩子们长时间的耳熏目染,加上天资聪慧,就会很快进入到京剧艺术的世界中。而且从京剧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温良恭俭让,也能辨别是非善恶美,非常值得更多人共同学习和发扬。中国孔子基金会修德教育基金会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到更多的学生中,更多家庭中。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学年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和班级省级评优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