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太康县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春节前夕,十几个乡村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村晚”;正月十五,舞龙、舞狮、竹马、旱船……首届民间艺术大赛在县城人民广场举行,3000民间艺人齐亮绝活;正月初八到十六,“春满中原·文明太康”群众大舞台每天都有精彩演出;1月份以来,县道情剧团已下乡演出150多场……新春伊始,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太康群众直呼过瘾。
“我们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发挥文艺事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2月16日,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告诉记者。
一路追寻,“文化太康”展开一幅多彩画卷:稀有剧种“太康道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康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道情之乡”;书画创造“太康现象”,太康成为我省第六个“书法之乡”;文艺活动如火如荼,城乡群众广得文化实惠,呈现出百花竞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太康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去年8月,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该县把“太康文化”确立为“五张名片”之一倾力打造。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使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迈进。
“少锄二亩地,也要看太康道情戏”,太康道情有140多年的历史。为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该县积极创建“中国道情之乡”,成立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和戏校,搭建“想唱就唱”农民大舞台23个,发展民间剧团十多家,300多个业余表演团体常年活跃在城乡。《婚姻的驿站》《富裕之后》等20多个新编剧目获全国和省、市大奖。
太康书画源远流长。为推动书法的传承与普及,该县开展“河南省书法之乡”创建活动并于去年9月一举摘牌。近3年,举办书画大赛、廉政建设书法精品展等活动400多次,并推进戏曲、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在太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不少人都能挥毫泼墨,其中26人还加入了中国书协或中国美协。
丰厚的文化沃土滋养了民风古朴、秉性敦厚的太康人,城乡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太康大地大兴自强不息、乐善好施之风,已组织评选八届“十行百星”,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英雄群体层出不穷,有1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太康好人”名片更加亮丽。
太康县县长李锡勇说:“我们持续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学年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和班级省级评优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