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羊庄司法所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日期:2017-05-12
浏览:
来源:
作者:通讯员 秦真英 李春
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模式 传统文化助力社区矫正
---羊庄司法所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
传统文化网滕州讯 ( 通讯员 秦真英 李春晓 )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教化作用,对服刑人员道德观念的重塑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能使服刑人员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服刑人员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羊庄司法所结合羊庄镇特有的历史地域文化特征,创新社区矫正教育模式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中。
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羊庄司法所将传统文化内容引入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改造过程中,在每月的集中教育学习日,除学习法律知识外,传授《弟子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知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过程中,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固然重要,但对矫正人员心理上的辅导也是必不可缺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该所充分利用其潜移默化改造人的能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孝、诚、仁、爱等观念融入到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中,促使矫正人员能反省自我,回归社区。
二、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依托羊庄镇特有的孔子学堂、洪振海纪念碑、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等场地,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前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到历史文化和乡土艺术的魅力,从而引导社区服刑人员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观看一段“《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胡斌人生感悟”视频,收看一个曾经13次被学校开除的男孩,在《弟子规》的感化下走上了正道,改变了价值观,重获了新生的故事,让社区服刑人员从故事中,学会分析和查找自己犯罪的原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多行好事,多做善事,走上人生正道。
四、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写个人体会。每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之后,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当场相互交流,事后作出书面反思与总结,强化学习教育的作用,通过书写个人体会,让社区服刑人员充分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法律的威严。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自省走向违法犯罪的原因,反思自身人生观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改造,减少重新犯罪的发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学年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和班级省级评优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