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高中新课标出炉,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比重将加大
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与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的课程方案中,课程结构将发生改变,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
早在2003年,教育部便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验稿。这个方案和标准指导了十多年来中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我们这套方案和标准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
此次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从2013年开始启动,近日正式颁布实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此次高中课改的核心。
根据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课程类别将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这是课程方案修订的重要原则,”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湛解释道。
为了与高考改革相衔接,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告诉经济观察网,此次的新课标改革与新高考改革关联密切。“高考进行改革后,文理不分科,为配合新高考改革,高中课程的设置需要有新的变化。”
储朝辉对记者表示,在新课标当中,高中各类课程的地位功能进一步明确。“原来没有分必修选修,现在高中课程分成不同等级,对必修课程的总量进行控制,增设选修课程,给予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空间。”
依据设置目的即学考要求的不同,高中课程将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课程三种类别。王湛介绍,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设置,学生需要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学生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考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郑富芝介绍,各个学科将会结合自身特点,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会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明确规定的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将占1/2。原课标中‘诵读篇目的建议’将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增加到72篇。”郑富芝说。
另外,郑富芝表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乐等课标都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培养青少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
其中,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将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的各部分,高中课程还将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进行集中学习研讨。“这是为了让高中教育更好地承担历史文化传承、意识观念教育的角色。”储朝辉说。
热点信息
-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学年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和班级省级评优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