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让菠林喇叭吹响海内外
日期:2018-01-16
浏览:
来源:
作者:传统文化网
蓝衣白袖,唢呐对笛,民间乐曲……安徽灵璧县的周家班用淳朴厚实的唢呐声音和独创的吹打音乐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粉丝”。
记者日前专访了周家班的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他说,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
周家班在民间又称周家唢呐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是以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组成的中国民间红白喜事乐班。自清末创始以来发展到现在,已传承家族七代,历经100多年沧桑。目前,拥有周姓直系乐手100余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菠林喇叭”,也吸引了千余外姓徒众,横跨苏鲁皖浙,已形成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
为了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推广,周家班立下了规矩,18岁前不许出国演出,静心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练好吹打工。周家班的每一位传承者,所有的吹打乐器都要会。周本明自豪地说:“我们从五岁就开始学习吹打乐,要玩得转每一种吹打乐器,而且要玩得好,玩不好,就不能出师。演奏技艺外,魔术、杂技什么都要学,这样在竞争中,才不会落后。”
“我永远记得那个瑞典友人用中文大喊‘我爱你’,还有爱尔兰那群可爱的音乐家。”周本明回忆说,在去年7月,他们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将菠林喇叭在海外吹响。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英国WOMAD音乐节、比利时SFINKS音乐节,周家班在国际的舞台上收获了大批“粉丝”。
周本明告诉记者,在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举办的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上,他们作为唯一受邀的亚洲乐队,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音乐家、音乐爱好者演奏中国民乐,6个人同台演奏《凡字调—万年红》《迎生—庆贺令》《雁落沙滩》。
“爱尔兰考克大学的音乐学家施祥生告诉我,如果他生活在安徽,希望在他生命中每一个重要场合都有我们的音乐,他会因为不能看到我们在他葬礼上表演而感到遗憾。”周本明说,在表演结束后,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音乐家都来邀请周家班前去表演。同时,大英图书馆全程录制周家班专场音乐会,收入世界传统音乐名录馆藏。
菠林喇叭作为中国独有的乐器,在澳大利亚悉尼新年灯会上,与15万余人共同迈进了2017年。周本明带着大哥周本祥一行5人连续两晚为观众表演了《庆贺令》《百鸟朝凤》等8个节目。“这既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体现,也能让国外友人真正地接近、了解中华文化。当时有不少华侨都特别开心,跑上台要跟我们合影,他们说在国外能看到这原汁原味、朴实无华的中国传统文化太不容易了。”周本明说。
周本明作为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与周家班的传承人始终在创新的路上,唢呐曲专辑、中国吹打音乐剧等频频涌现。《中国元气之八仙桌》作为一部中国吹打音乐剧,在中华世纪坛剧场连续上演了九场。2018年9月,周家班将前往美国12个州进行循环展演,将中华文化推向美洲。
【相关阅读】
灵璧县菠林子周家喇叭班是淮北平原上唢呐演奏的杰出代表,已传承六代,历经百年。如今,喇叭班演艺人员达1000多人,他们活跃在安徽、苏北、鲁南等地,所到之处深受民众欢迎,并在全国各种比赛上频频获奖。2010年,灵璧菠林喇叭被列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淮北平原,只要提起喇叭,可谓男女老少,人人皆知。结婚娶媳妇要吹喇叭热闹热闹,老人过寿要请喇叭班表演表演,死人送葬要请吹喇叭烘托烘托,各种各样的庆典也要请喇叭班捧捧场……吹喇叭听喇叭已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民俗文化。
周家喇叭班的传奇
据有关史料记载,周家喇叭班渊源与明朝中晚期朱元璋九世孙朱载堉有关,朱载堉生性淡泊,热爱民间艺术,长期在怀庆府(今河南沁阳)一带,深入到黄河沿岸民间喇叭班子里研究民间音乐,挖掘整理和校堪乐谱,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带的几十个喇叭曲牌如《叫句子》、《凡字调》、《百鸟朝凤》、《抬花轿》、《大开门》等,都是他整理保留下来的。明天启二年(1622)和崇祯二年(1629),黄河两次决口,黄淮地区流离失所的灾民辗转迁徙,有的落户苏北、睢宁,有的落户灵璧,有的外出学艺。喇叭成为灾民们谋生的手段,每逢过年过节、迎神庙会、男婚女嫁、举丧祭祀等习俗,均有喇叭鼓吹,锣鼓敲打。
到了清末,灵璧尹集周家喇叭班(也叫菠林喇叭),开始活跃在苏、鲁、皖广大农村一带。第一代传人周景之是个盲人,据说是宫廷里的乐师。第二代传人周文化出生于江苏睢宁县桃园镇魏凹村,自幼因家庭贫困,靠数门头子吹喇叭要饭。说是年轻时带着妻儿凭着一支喇叭去闯北京,因为有一次在天桥下参加喇叭对蓬打擂,打败了北京喇叭三王、荣获第一名而遭追杀,为了活命隐姓埋名,后逃荒到灵璧,落户尹集菠林村,民国时期传至第三代周怀邦、周怀荣两个儿子时,以吹奏喇叭谋生,正式成立周家喇叭班。
为了在众多喇叭班子中站稳脚跟,周家苦练技艺,取长补短,通过乡间比武打擂等形式,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气,被称为“周家班喇叭两条龙”。为了把周家喇叭班弘扬光大,周家在家里创办了淮北第一所民间艺校,当时叫“周家喇叭班提高班”,共招收了十几名学员。到了第四代周正玉、周正美、周正民、周亮时,队伍已经壮大,在苏鲁皖等地名气也越来越大,常常出现找不到周家班子来吹奏,男不娶、女不嫁的事情,这四人被称为“周家喇叭班四只虎”。特别是四虎与泗县喇叭十八镖那场喇叭对蓬比赛,大战了三天三夜,最终还是周正玉小喇叭独奏《百鸟朝凤》夺冠,从此,周家喇叭在江湖上更是名声大噪。
“金喇叭” 周正玉
周正玉最为杰出,是周家喇叭班第四代掌门,其秉承天赋和家传,据说出生后刚满月,其父就开始念曲子让他听,两岁教他念曲子,四岁教他用嘴巴朝水盆里练吹水泡(是周家独创的一种喇叭运气的童子功,在江湖上享有盛誉),还教他腹部换气,换气时盆里的水泡不准炸掉,若是炸掉就得挨爹的竹劈子。所以菠林村人好说,周正玉喇叭吹得好,就是他爹给揍出来的。
周正玉十岁参加喇叭对蓬打擂,十二岁单独领班,一边到外献艺谋生,一边刻苦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生中参加过数百场喇叭对蓬,场场夺冠,周家喇叭班被称为“盖三省”、“喇叭王”、“金喇叭”。
据菠林喇叭省级非遗传承人周本祥介绍,当年逃荒时,有一次三叔周正民被狼叼走了,其父周正玉措手不及,赶紧拿出喇叭来吹,硬是把狼吓跑了,救下了三叔。
解放初期,周家喇叭班常被县政府请去参加送新兵、交公粮、慰问军属或者修治淮河等演出,这一时期周家广收山东、江苏、皖北一带众多的喇叭爱好者为门徒,向他们传授演奏技艺。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正玉进灵璧泗州戏剧团工作,因为吹奏技艺远近闻名,在改革开放初期,被安徽省黄梅戏学校聘请为唢呐老师,这段时间,他与我国著名唢呐大师刘风鸣、刘风桐、任同祥、胡海泉、郝玉歧等多位艺术家均有交往,他们在一起切磋技艺,并集南北喇叭演奏之风格为一体,改革创新,使喇叭吹奏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所授学生众多,省黄梅戏学校、蚌埠泗州戏剧院等许多省内剧团均有他的学生,并多是领导和骨干。周正玉晚年回乡继续传授技艺。
演奏技艺不断创新
周家喇叭班传之第五代有周本祥、周本玲、周本鸣、周本银、周四新、周海波、周中华、周本富,号称“周家八虎”,而周海燕、周本华、周海琴、周香草号称“鼓乐四花”,这一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其演奏技艺又有创新,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拿手绝活。如周本祥吹奏的泗州戏(咔戏)、双管艺术堪称一绝,周海燕同时能吹奏两只喇叭,且音质纯美动听。周家铜喇叭、铜笛子的演奏音高而不燥,柔而不腻,音色质朴自然、美妙动听,被人们称为“金喇叭”。
第五代传人最杰出的是周正玉的四子周中华,他八岁时参加全省少年儿童乐器比赛即获一等奖,后考取安徽艺术学校唢呐专业,毕业分配到马鞍山歌舞团工作,担任唢呐独奏、合奏、重奏的演出任务,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器乐比赛均获一等奖。2006年随中央电视台远赴奥地利,代表国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2007年随马鞍山市文化艺术交流团赴台湾、韩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08年赴日本交流演出。省电视台、文化周报、中央电视台等多次采访周中华及周家喇叭班。
近年来,喇叭班先后有十余人考取了艺术院校,其中不少在省、市、县各专业艺术团体中担任主要独奏演员,其中周明就是灵璧县泗州戏剧团的骨干力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家喇叭班子传至第六代,周明、周劲松、周强、周辉、周红波等人以过硬的功底出省挑战打擂,先后打败了多省的喇叭高手,一时名声大震,威震四方。
据灵璧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周家喇叭班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周家艺人来说,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先人们传承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乡亲们喜欢,俺就攒劲地吹。2009年,灵璧县政府在龙山广场举办“首届中国灵璧石文化节”,周家喇叭班为开幕式义务演出。汶川大地震期间,周家喇叭班自发从乡下赶到县城,到龙山广场义演募捐。
要让周家喇叭走向世界
这些年,为弘扬民间音乐,周家喇叭班多次参加各地民间器乐比赛,并多次获奖。韩国、日本多次邀其演出交流,周家艺人们为了能把中国民间艺术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常自费组织排练,自费录音,据灵璧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周家喇叭班演奏的曲目有二、三百首,传统曲牌如《叫句子》、《凡字调》、《百鸟朝凤》、《拜花堂》等,现代曲牌如《黄河颂》、《江淮晨曲》、《金鸡报晓》等。
周家喇叭班一直活跃在灵璧、苏北、鲁南、淮北濉河两岸,最近几年,一些低俗的演唱愈来愈多地侵占着乡间舞台,该喇叭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演奏费用低,生意不景气,导致一些喇叭艺人弃艺外出打工,这着实令人惋惜。
但周家喇叭班自创始以来,始终传而不失,近百年颇为兴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苏、鲁、皖等地享有盛名。在淮北平原,周家喇叭班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多以请到他们为豪。这片土地孕育了周家喇叭,同时,周家班也用喇叭繁荣了这一地域的文化,成为这方土地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周家喇叭班正在排练传统曲目,准备应邀到日本演出。
第五代传人周本鸣,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周本鸣说,日本能把民间伎舞推向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华民族音乐推向世界?他说:“我一定尽己所能,把周家喇叭班发扬光大,把周家喇叭技艺推向世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搭建音乐平台 传承传统文化
热点信息
-
4月25日,2025上海?静安戏剧节开幕。当晚,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舞...
-
依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通知》,经省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