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病因
正常育龄妇女,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其表层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非常有利于兼氧乳酸杆菌的生长,这种细菌占阴道的90%以上。这种乳酸杆菌大量存在,就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长。在阴道形成了一个正常的生态平衡。
当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上皮萎缩,细胞糖原减少,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碱性液体过度冲洗阴道,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性乱,性交频繁(因精液pH为7.2-7.8)等导致致病性厌氧菌和加特纳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兼氧性乳酸杆菌减少。最终导致细菌性阴道病。
由于厌氧菌产生的脱羧酶,可激发加特纳菌产生某种氨基酸,产生挥发性胺类,释放出难闻的鱼腥臭味,胺类使pH值升高,又抑制乳酸杆菌繁殖,粘附有细菌的阴道表皮细胞脱落,使阴道分泌物增加,从而导致本病。由于菌群紊乱,阴道炎症并不明显,分泌物中白细胞减少,因此称细菌性阴道病比阴道炎更恰当。
- 细菌性阴道炎一般治疗
一、细菌性阴道炎西医治疗
1、灭滴灵250-500mg,每日2次,连服7日,服药内2日禁酒,孕妇禁用。
2、磺甲硝咪唑1.0g,每日1次,连服10-15日。
3、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日。
4、氯林可霉素300mg,每日2次,连服7日。
5、氨苄青霉素0.5g,每日4次,共7天。
6、可用1%乳酸或醋酸溶液作阴道冲洗,以恢复正常生理环境,抑制细菌生长。
7、乳酸杆菌疗法与乳酸杆菌制剂,国外使用乳酸杆菌疗法,主要用于阴道冲洗和制成栓剂置于阴道内。
- 细菌性阴道炎辨证论治
二、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
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3、肝郁脾虚:
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
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加味道遥丸
4、外泊法:
A.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B.阴道纳药:康妇特栓I枚,每晚1次纳阴中,10次为一疗程。
热点信息
-
近日,河南省方城县中医界在线召开党组会议和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
-
山东中医药大学深入推进财务改革创新,持续强化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会计规范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