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聚毓璜顶庙会群英荟萃 享非遗餐民众畅怀
“正月里逛毓璜顶庙会”早已深入烟台百姓民心,而在毓璜顶庙会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登上央视之后,逛庙会更成为烟台人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大餐”。大年初五,毓璜顶庙会首日纳客2.5万人次,人们扶老携幼纷纷来此赏民俗,观表演,感受年味。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打造精神文化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是今年庙会的重头戏,但和以往不同,烟台市园林管理处毓璜顶公园工作人员郝俊杰告诉记者,非遗演出项目和展览项目齐聚庙会前所未有,今年两者动静结合,内容丰富,涵盖了烟台乃至胶东半岛的民俗精华。“既有烟台人物秀、剪纸等国家级、市级非遗展示,又有海阳大秧歌、栖霞八卦鼓、龙口抬阁、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动态民俗表演,真正体现老百姓的庙会,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高密泥塑也来啦!”
在鸿宾楼,立足传统文化经典打造的非遗体验中心人来人往。烟台绒绣大师唐淑娟的一幅关于周总理的绒绣作品赢得了往来市民的交口称赞,“光影、颜色体现的,真是厉害!”。这幅长71cm、宽55cm的绒绣作品历时近5个月,单是放稿就用了一个多周时间,两天配线,最终绣了4个多月才全部完成。唐淑娟说,总理这幅作品难度十分大,“总理的皱纹、明暗交界线暗面很暗,亮面又很亮,还要有过度,很多时候一针里边就包含三四种颜色。”此前不少人意欲购买,但唐淑娟计划将这件作品赠送给周总理博物馆。
和绒绣一起,烟台剪纸、面塑、莱州毛笔、滑石雕刻、栖霞砂大碗、莱阳慈梨膏、高密泥塑、胶东花饽饽、中国结等30余个非遗项目都在这里集中展示,成为2017鸡年庙会非遗展示的静态窗口;在太乙剑坛,首日的栖霞八卦鼓表演和高跷等表演,让前来逛庙会的男女老少乐个满怀。由于场地被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和敞开胸脯肩扛钉耙的猪八戒开路,人们则纷纷借机拍照,一睹风采。
毓璜顶庙会自2008年开始,由1天延长为3天,2009年延时为5天,2010年又延长为6天,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2017年毓璜顶庙会从初五到初十,庙会期间共安排40多场次,500多个节目,演员2000多人次。刚刚被评为烟台市非遗的栖霞秧歌舞《鹌子斗鳖》将于大年初六、初七在毓璜顶庙会首秀。
热点信息
-
4月4日,2025年洪洞大槐树寻根问祖旅游季系列活动之“第三十五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暨国家非遗祭...
-
11月7日,济宁市高新区王因街道儒学讲堂组织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 推进移风易俗”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