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搭平台、聚合力,深化新时代资助育人体系建设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实施“人格培养、技能培训、素质提升、视野拓展”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搭平台、聚合力,努力开创资助育人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奋斗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推进新时代“三全育人”新格局。学校多次获评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等称号。
一、平台成“网”,构建资助育人共同体
搭建“家庭+”互动育人平台,届次化开展“寄贺信、写家书”活动,家校互动信件达3000余封,有效提高家长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开拓家校社资助育人的新道路。创立“学校+”励志榜样激励平台,通过奖学金评选、齐鲁工匠后备人才评选等活动,利用励志榜样报告会、风采展等形式,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对标先进、学习榜样的决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学生实践平台,依托山东古建筑构件博物馆等综合性教育实践基地、农副产品直播等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建立 90 余支实践队伍,多项实践活动被媒体报道,促进学生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学生感恩意识、奉献意识与责任意识,家校社协同共筑青春梦。
二、融合向“新”,拓宽资助育人新视野
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优势,助力学生走上自强之路。探索创建学校特色勤工助学品牌,学校年均发放勤工助学酬金130余万元,资助学生2300余人次,探索建立了勤工过程性评价制度,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定期对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和指导,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评选表彰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审美意识、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在岗位锻炼中增见识、长本领。建立就业帮扶育人机制,助力学生走上自立之路。学校为239名学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搭建,校企双向奔赴,双方共赢发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落实实习实训促就业,助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和学生高质量就业。资助工作“五化”建设典型经验做法获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三、部门同“频”,贯通资助育人全环节
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践行“一线规则”,将各部门、各环节的资助育人力量压实在学生身边。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学系等,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进校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分享做人学艺经验,展示报国为民信念,诠释工匠劳模精神,引导学生学思悟行、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联合就业等部门,邀请企业专家、知名教授进行就业创业专题指导,立足学校专业优势和住建行业特色,着力搭建“意识培养—能力提升—项目培育—专创融合”的育人机制,开展双创特色实践活动30 余次,成功孵化20余家学生自主创业公司,有力托举学生的成才梦想;协同山东古建筑构件博物馆、教务、团委等部门,组织面向受奖助学生的体育、美育、劳育活动,锻炼健康体魄、增强艺术素养、养成劳动习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过程出“彩”,绘制资助育人新画卷
加强诚信教育,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结合专业技能特色,以绘画、漫画、海报、板报等形式,创作精彩纷呈的诚信主题原创作品,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让“诚实守信”融入靓丽色彩,5000余名在校生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谈心谈话和主题班会中,避免使学生产生心理暗示和抵触情绪,在学生中间积极营造平等互爱、相互尊重人际关系和理性节俭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或攀比消费心理,做到“润物细无声”;加强宣传交流,通过座谈会、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激励同学们战胜困难,提升自我,争做有为青年。
热点信息
-
5月14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山水渝昌”文旅推介活动暨重庆·南昌双城文化交流周在...
-
西藏数字文化协会成立大会近日在拉萨召开。协会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起,经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