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泰安市:全员参与 群防群治 打好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主动战
泰安市作为全省唯一黄河干支流全覆盖的地级市,境内有河流482条、水库617座、塘坝3576处,大中型水库和河流数量居全省第三,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动各方力量,坚决打赢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主动战、攻坚战。
一、创新制度机制,全面建强工作阵地
坚持全员参与,打造群防群治工作格局。一是完善五级联动责任体系。将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纳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逐级建立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管好水,看住人”总原则,构建市、县、乡、村、校“五级联动”的安全工作体系,完善风险预警、研判会商、联合督查、应急处置等制度,推动学生溺水防控体系化。二是拓展五位一体工作格局。着力健全政府、部门、家庭、学校、社会“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坚持政府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督促学校完善“关护网”、家长做好监督员、镇(街)村(居)守牢关键点,为抓好防溺水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举办“关爱生命 安全防溺”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全市7万名公益岗、112万志愿者参与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共同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动真碰硬督查体制。建立“督政+包保+暗访”三重检查模式,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倒逼责任落实。市政府督查室将防范未成年学生溺水作为重点工作,对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定期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市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包片督查;市教育局全年开展“校校到”督查,将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作为检查重点,今年以来,共检查学校423处,查改防溺水问题隐患67项。
二、营造浓厚氛围,全面发动宣传攻势
坚持教育为先,建强全方位宣传教育阵地。一是创新防溺水教育机制。将安全教育作为首课核心育人点,坚持“首课负责、每日一讲”,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教育。在全市学校开展防溺水“五个一”安全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共开设防溺水专题课7742节、开展警示教育6631次、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4415次、建立同学互助小组44931个、举办自救施救技能培训1733次。二是发挥融媒体矩阵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全面开展防溺水主题宣传教育。今年以来,通过公益广告、海报、图片、短视频、动漫、H5等多种形式,发布稿件101篇。制作《珍爱生命 远离溺水》《防溺水安全知识》等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每天播放40条次左右,覆盖面广,效果显著。5月份以来,每周发布防溺水警示教育提醒和视频,有效防范和遏制了溺水事件的发生。三是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落实防溺水“三包靠”工作机制,用好“一格十人”网格化协同育人机制和重点群体“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假期“一日两提醒”制度,将学生信息推送属地镇街和村居,做好协同监管。先后印制发放防溺水宣传折页2.2万份,加大防溺水“六不”宣传力度,引导家长关注溺水事故,了解防溺水知识,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三防建设,全面筑牢水域防线
坚持防字当头,构筑全链条立体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物防,构建水域“隔离带”。持续开展未成年学生防溺水救援共建活动,争取爱心企业捐赠的救生圈、长绳、长竹竿等简易救生物资9500余套。完善各类水域防溺水“四个一”设施设置,全市各类水域共计设置物理隔离24.2万米、警示标牌8136个、宣传条幅4850幅、简易救生设备13071套。二是强化技防,构建安全“警戒线”。在周末、假期等溺水事故易发时段,利用大喇叭等在社区、村居循环播报安全提醒。鼓励将溺水事件高风险水域纳入视频监控范围,东平县在辖区内黄河、东平湖等重点水域安装144套防溺水视频语音预警系统,第一时间警告靠近危险水域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突出人防,丰富水域“巡逻员”。各镇(街)、村(居)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网格内的未成年学生、水域实行专人包靠,对特殊群体学生加强日常教育监管和入户提醒。各村居(社区)建立未成年学生看管员、水域看管员制度,吸纳各村居公益岗位人员,在河流路口、河段设立巡查值班人员,自早8:00至晚8:00,携带简易救生设备不间断巡查守护,及时发现、制止、劝离近水人员,确保看人、管水全覆盖。
热点信息
-
5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湖北调研。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开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作题为“携手迈向智能时代 推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