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肥城市:告别“人情债”,迎来“文明风”
曾几何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不堪重负,不仅掏空了群众的“里子”,也让淳朴的乡情在礼金与排场的重压下变形走样。如今,在肥城市,一股由“新风管家”引领的文明新风,正深刻改变着城乡风貌。2025年以来,肥城市创新构建“新风管家”服务体系,将移风易俗从理念倡导转变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成功走出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风尚之变:从讲排场到重内涵的温情蝶变
前不久,在肥城市桃园镇三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热闹举行。16名身着红色服饰的“新风管家”志愿者,精神抖擞地演奏《龙凤呈祥》。新郎新娘手挽手,缓缓踏上红地毯,脸上洋溢着幸福。虽然没有豪华车队和震耳的鞭炮,但铿锵的锣鼓为新人送去了最响亮的祝福。婚礼的亮点之一是泰安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武金风为新人创作的“喜上眉梢”剪纸作品。这幅作品不仅是一件贺礼,更是文明新风的象征。“这场由‘新风管家’精心策划的婚礼,融入文化迎亲和非遗贺亲,既注重仪式感,又注入新时代文明气息。”作为主婚人的村负责人鲍明法,对这场婚礼赞不绝口。“婚宴从高档酒店搬到村里的广场,既省下了上万元的场地费和餐饮费,又让全村老少都来沾沾喜气,引领了新风尚。”鲍明法说,新时代的婚礼,就应该让文明成为婚姻最坚实的底色。
同样的新风也吹拂在更多的温馨浪漫之中。在新城街道特钢西区,文化迎亲活动也让一场婚礼独具匠心。由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工作人员等20余人组成的“新风管家”志愿服务队,敲响新人美好生活蒸蒸日上的鼓点,以精致的剪纸作品祝福新人百年好合。“从婚礼筹备到婚礼举行,他们为了我们忙前忙后,尽心尽力。我们年轻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不铺张浪费,特别接地气。”新郎黄志祥说。“这场婚礼既有氛围感,又有传承性,体现了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尚。”新城街道古城社区负责人李彤说。在泰山桃花源景区,一对新人于广阔的天地间见证爱情的誓言。他们用“零车队”的实际行动,践行“新风管家”倡导的“轻车简从・爱更从容”的理念,为桃都婚俗注入一股清新简约之风。“这场婚礼太让人耳目一新了!没有奢华的排场,却处处透着浪漫和温馨。”现场观礼的市民说。
作为婚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肥城市婚庆协会副会长刘宗山对“新风管家”赞赏有加。“这些年来,婚庆理念一直在变化。从质朴到奢华,再到简约,婚礼正在回归爱情的本质。”刘宗山说,曾经的攀比之风下,一场婚礼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都是可能的。如今,随着年轻人个性需求的变化和文明新风的引导,个性、简约而又庄重的婚礼正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新风管家’志愿服务不仅不增加新人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婚庆企业锦上添花,受到了社会各方一致认可。”刘宗山说,在“新风管家”的引领下,婚事新办的社会风气越来越浓厚。
机制之新:从软约束到硬抓手的治理升级
移风易俗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社会整体风貌的塑造。“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能够让移风易俗落地落实、群众广泛参与。”肥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人孙甲勇说,肥城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着扎实基础,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较高。他们便借助文明实践工作基础,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构建起“新风管家”服务体系。“新风管家”服务体系独具特色,在婚事新办方面,以“1+N”模式,让婚礼浪漫而不失温度。“1”即举办一场简约而庄重的核心婚礼仪式,“N”即推广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文化婚礼等多种形式。通过融入传统锣鼓迎亲、站长温情证婚、非遗剪纸贺婚等特色元素,既保留了婚礼的仪式感,又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白事简办方面,“新风管家”以“5个1”服务,为群众减轻负担。“过去,一场丧事往往持续多日,流水席、繁琐仪式和墓穴等费用,让事主家庭在承受悲痛的同时,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孙甲勇说,如今,“新风管家”服务,让这一情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一条龙”代办让事主省心省力,“一流程”简办将治丧时间压缩至1-3天,“一处墓”安葬大力推广节地生态的公益性公墓,“一碗菜”就餐用成本约10元的简餐取代铺张的流水席,“一束花”祭扫倡导绿色低碳的追思方式。这一系列组合拳,使群众治丧平均花费大幅降至3000余元,切实为百姓“减了负”“松了绑”。
体系之力:从单点发力到全域联动的新格局
如今,“新风管家”已经成为肥城市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力量,之所以能产生广泛影响,得益于其背后精心构建的三级联动体系。据悉,这套体系将分散的治理资源整合成有机整体,实现了移风易俗工作的系统性提升。在顶层设计层面,肥城市打破部门壁垒,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民政、团委、妇联、商务、市场监管、社工等23个部门组建移风易俗工作协调机制。不同于传统的文件传达,他们建立了一套包含政策制定、行业监管、资源调配、督导评估的完整工作链条,为“新风管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在服务落地环节,“新风管家”依托覆盖肥城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群众可以就近向所在村(社区)的实践站报备红白事需求。“新风管家”精准对接专业资源,提供“一站式”的“群众点单、管家派单、团队接单、群众评单”闭环式服务。在社会协同方面,肥城市组建了“新风管家诚信联盟”,广泛吸纳市内信誉良好的婚庆公司、婚介机构、餐饮酒店、殡仪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加入。联盟成员签署《诚信承诺书》,共同推广新式婚礼、公益相亲、文明餐饮、绿色殡葬等服务,构建起“文明引领、行业联动、诚信自律”的服务体系。这一创新举措让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同时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形成了市场发展与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向新之魂:从外在规范到内在认同的深度转化
移风易俗最难的是深入人心、持久传承。肥城市“新风管家”取得显著成效,其核心要素,在于它不仅仅是制度和服务的创新,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实践。在文化传播方式上,一批批紧扣移风易俗主题的小戏小剧,用艺术的语言讲述着新时代的文明故事。目前,肥城市已创编《新风管家来敲门》《不要彩礼》等小戏小剧60余部,开展巡演68场次,覆盖群众达8万余人次,让文明理念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入脑入心。在活动载体创新上,肥城市将文明倡导与日常生活巧妙融合,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活动。12家社会组织,常态化地走进全市48个重点乡村大集。活动现场,移风易俗不再是简单的政策宣讲,而是一个立体化的文明传播场景:书法志愿者挥毫泼墨,书写倡导新风的作品赠与群众;有奖知识问答,让群众在互动中加深对移风易俗的理解;义诊、理发等暖心惠民服务,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让新风尚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上,肥城市把握节庆契机,为传统节日注入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从春节的文明倡议到七夕的婚恋引导,从重阳的孝道弘扬到清明的绿色追思,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风管家”凝聚了移风易俗合力,引领了文明节俭风尚,奏响了社会治理协奏曲,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路径,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肥城经验”。
热点信息
-
曾几何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不堪重负,不仅掏空了群众的“里子”,也让淳朴的乡情在礼金与排场的...
-
近年来,昌乐县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昌乐大舞台人人都能来”群众性文艺平台,创新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