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遵义红花岗区海龙镇非遗传承树新风
日期:2022-05-20
浏览:
来源:
作者:喻承进
“好(喂)久,没有唛,唱山(嘞),歌儿(啰)耶嘿……”眼下正值农忙时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农民正抢抓时节进行插秧,一曲悠扬的海龙薅秧歌在田间唱响。
据悉,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海龙薅秧歌,是农民在田间薅秧劳作时传唱的民谣,发展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主要流传于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
近年来,贡米村依托村级民族团结进步广场、同心长廊、同心会客厅、农家书屋等载体,以读书分享会、同心坝坝会等活动为契机,邀请辖区统战人士、少数民族村民代表、学校教师、学生等50余人常态化开展唱、学、传教薅秧歌,多种形式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覆盖村民达2000余人。
在海龙镇还有一支薅秧歌民间文化艺术演唱团。“每逢薅秧季节,田坝中央十处薅秧十处唱,演唱时随着劳动薅秧的节奏,边薅边唱,歌声越唱越高昂,薅秧也就越薅越起劲儿,且干活的速度也就越快。既享受了娱乐,又消除了劳动疲劳,最可贵的是鼓足了干劲。这曲薅秧歌吸引了20余名少数民族朋友参与进来,感受这曲劳作之歌,唱响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演唱团的负责人袁清云说。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海龙镇中心小学从事教育工作38年的退休教师程友智还将薅秧歌的20余首歌曲编制成了校辅教材,将非遗传承与课后延时服务相结合,开设薅秧歌音乐课程,组建了“薅秧歌少年合唱团”。
接下来,海龙镇将坚持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团结精神”为目标,多种形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共谱民族团结情”的主旋律。
(喻承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
7月2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疆维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