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高密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近年来,高密市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法治,以法治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正确价值导向,探索实施以法律为载体,打造“法治文化、执法监督、社会治理”一体化格局,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强大的法治动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德润人心,培育文明风尚。一是强化阵地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历史人物、法治典故等融入城乡广场、公园、绿地建设,建立“晏子文化研究中心”、“晏婴文化园”和“清爱园”具有高密特色的法治文化基地,建成文化公园120个,法治文化角132处。高密市文体公园、南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党内法规主题公园获评“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二是创新普法宣传模式。推行“普法+网格”,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菜单式普法”,通过开展“夜市小摊普法”“小马扎普法”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三是深化民主法治创建。依法依规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织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落实行动、综合评估等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2023年8月,柏城镇柏城村村规民约获评全省优秀村规民约,是潍坊市唯一获此荣誉的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政执法监督,审慎监管,维护公平正义。一是推进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建立免罚清单机制,对轻微、初犯违法行为,以行政指导、行政约谈和警示告诫为主,敦促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规范经营。今年来,全市累计适用“不罚、轻罚”办理各类案件共1168件、1215万元。二是推进数智赋能清单式执法。依托爱山东、鲁通码关联身份证、驾驶证、健康证等42大类300种电子证照,实现786个事项,涉及76类、1196个电子证照免提交,50多万条信息免填写,执法人员仅携带一部手机即可快速完成检查,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三是推进民主+社会监督模式。持续拓宽监督渠道,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梳理共性执法问题,督促行政执法机关整改落实见效。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德法共治,弘扬和谐旋律。一是强化基层治理,多元解纷,促进社会和谐。以柴沟镇“平安小院”为引领,构建“五版”融合调解体系,培育起了“德邻客厅”、“牟邻之家”、“365乡约驿站”、“无讼超市”等一批富有特色的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品牌。今年以来,各矛调中心共解答群众咨询1万余人次,调处纠纷4098起。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法助民生。探索推行“微+”智慧平台,组织律师团队以微信群、网络视频调解等方式,在线为群众解疑释惑,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共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220余次,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20余件,为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智慧力量。三是强化法律供给,便民服务,维护权益。加强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加大涉民生案件的查办力度,推动形成良好社会关系和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785件、妇女法律援助案件126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9件。
热点信息
-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河南省南...
-
2025年9月3日,贵州省纳雍县勺窝镇各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