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昭阳街道:端平一碗水 联调促平安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的鱼池台田问题终于解决了,感谢你们为我排忧解难……”近日,纠纷当事人刘某某将一面“司法公正、清正廉洁、依法为民、公道人心”的锦旗送到昭阳司法所,向昭阳司法所工作人员尽心尽责、热心为民化解纠纷的工作态度表达感激之情,这是昭阳街道开展“一碗水端平”联调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持续增强,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复杂程度不断凸显。昭阳街道创新“一碗水端平”联调联控调解工作方法,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养老纠纷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工作能力水平,持续推动“枫桥经验”在昭阳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共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侵权纠纷等6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调解体系
充分发挥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人社所、民政办、社区(党总支)、村(居)等多方力量,创新“一碗水端平”四级联调联控调解模式(即“办事处-管区-村干部-村网格员”四级架构),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效覆盖、无缝衔接。同时,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每月开展1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调解员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公正、有效解决。
完善排查机制,实现源头预防
建立健全26个村居(社区)每周、街道每半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广泛组织发动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深入基层单元,常态化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掌握风险隐患第一手资料。同时,健全预警机制,运用“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进行分级处理。特别是针对“红色预警”矛盾纠纷,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联动调处工作。
调解端口前移,实现多元化解
坚持端口前移,每月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发现和掌握矛盾纠纷线索。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层;对于较为复杂、疑难、专业的矛盾纠纷,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参与调解;遇有重大、疑难纠纷或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同时,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湖区援助三部曲,法治助力民生改善
2024年以来,昭阳街道第一书记团队联合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法治惠民生,湖区援助行动”志愿服务,着力为湖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深化法治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第一书记团队在帮扶村落码头设立8个法律咨询站点,累计接待渔民法律咨询超过300人次,向渔民普及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解答了关于渔业捕捞许可、水域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升渔民的法律意识,规范渔业生产活动;在湖区学校开展“法律援助进校园”系列活动,共走进湖区学校10余所,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0余场,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000余份,覆盖学生及家长近3000人。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援助网络
第一书记团队与8家律师事务所、6个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建立紧密联系,联合20余名村(居)法律顾问,对现有法律资源有效整合。对于村(居)内相关案件,及时向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反馈,并根据案件类型和群众需求,选派专业人员为村民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
关注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
在各第一书记的帮扶村(居)中,针对留守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第一书记团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与相关机构对接,为其开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今年以来,第一书记团队共为留守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20余人次,其中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帮助申请法律援助金20余万元。特别是在一起涉及低收入家庭房产纠纷的案件中,第一书记团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最终帮助该家庭成功挽回了房产所有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通过精准的法律服务,有效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一碗水端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持续推进“一碗水端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昭阳街道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扎实提升。自运用“一碗水端平”联调联控调解模式以来,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提高36%,群众上访率下降21%,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肖卫东 张振华)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
8月26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六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