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在威海启动
9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威海市举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由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史哲》杂志名誉主编王学典教授领衔实施,旨在深入挖掘与解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智慧与丰富内涵。
这一工程的启动与山东深厚的文化根基密不可分。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017年,山东省委印发《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扛起文化资源大省的责任担当,努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地。
依托这一文化沃土,山东大学多年来在推进儒家思想社会科学化阐释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中,以系统性研究为基础、以现代转化为重点、以育人实践为支撑、以国际传播为延伸,构建了具有山大特色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施路径。
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介绍了该校的实践探索:依托“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传统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施“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并与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协同推进,建设儒学研究基础资料库;聚焦社会科学化阐释方法论创新,通过“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行动计划”,围绕重大项目推动儒学与多学科深度对话,推动儒家思想向“现代治理理论”转型;推进儒学现代化与社会科学化冶炼,搭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机制,开设“尼山学堂”等,开展相关研究生培养项目,承办大赛,培育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强化自主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举办多个国际论坛,依托《文史哲》影响力加强期刊国际化建设,配合实施“中华典籍外译工程”,传递中国声音与立场。
“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社会科学的冶炼、阐释与重构,是此次研讨会所聚焦的主题。”曹现强表示,儒家思想的当代转化与创新,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要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中国问题、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方法,进行深度对话,相互激发。
作为工程首席专家,王学典在发言中进一步阐释了核心思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当下学界思想理论界的中心任务。”他谈到,儒学要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作用,无论是从自身转化还是从体系构建需求出发,都必须引入社会科学视角,挖掘其与当代社会的深层联系。
与此同时,王学典还提出三大关键路径:推进西方知识体系的本土化改造,实现中国本土知识体系的当代社会科学化,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进行理论化、抽象化提炼。
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高校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及军事学等15个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深入研讨,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智慧。
热点信息
-
9日,千年古城山西代县“雁门关文化艺术馆文化夜市”开市。这场以非遗为核心、融合多元消费场景的夜间经济...
-
近日,相城区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及新增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确定非遗代表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