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无棣以多元实践赋能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滨州无棣县始终锚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核心目标,以非遗保护为突破点、以效能提升为着力点、以品牌培育为牵引点,持续优化文化惠民服务供给体系,探索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以非遗保护为突破,擦亮文化惠民“金名片”
搭建高层次展示平台,拓宽非遗传播边界。滨州无棣县将非遗保护与推广作为文化惠民的核心抓手,通过“平台搭建+阵地建设”双轮驱动,构建起“一厅、一馆、一街区”非遗展示平台体系。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交流展示,在山东省文化馆成功举办“展多彩非遗・塑品质无棣”主题文化展,集中呈现县域非遗特色;省级非遗项目“无棣绒绣”受邀亮相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传统技艺展现乡村振兴成果。
建强专业化载体阵地,打造服务示范标杆。打造非遗手造一条街,凭借创新运营模式获评“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建成滨州市首家县级综合性非遗专馆,该场馆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网络人气项目”(全省2个)、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交流展示活动创新案例”(全省4个)。滨州无棣非遗馆均为滨州市唯一入选场馆,成为全国县级非遗场馆建设的示范样板。
二、以效能提升为抓手,夯实文化惠民“硬支撑”
完善基层设施网络,筑牢服务基础。结合群众需求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新建柳堡镇、信阳镇乡村书房2处,为基层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阅读与文化交流空间;建成水湾镇“乡村记忆馆”,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记忆留存。
强化精准服务供给,激活惠民效能。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6场次,将优质文艺资源直接送到群众身边;县文化馆常态化开展成人公益培训,累计培训超4000人次,覆盖书法、绘画、舞蹈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组织专业师资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指导10余场,为乡镇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专业支持。此外,碣石山镇古家村、西小王镇西小王村“村晚”凭借特色内容与群众参与度,获评省级“村晚”示范点,其中古家村春季“村晚”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面向全国直播,吸引线上观众11万余人次,实现“小村晚”撬动“大影响”。
三、以品牌培育为牵引,打造文化惠民“活 IP”
深化传统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依托重大节日与传统节气,成功举办“非遗贺新春”系列展演活动,围绕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内容开展主题活动60余场,让群众在节日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持续深化“简花大爱”志愿服务、“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等品牌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形成文化惠民“固定动作”,累计服务群众超万人次。
创新跨区域文化合作,拓展服务内涵。打破地域限制,与烟台市联合举办“海晏河清・环渤海当代油画展”无棣巡展,通过引入优质艺术资源,为群众带来高水平的视觉文化盛宴,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进一步丰富了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滨州无棣县将持续深化文化惠民实践,以“提品质、扩覆盖、强体验”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保障”向“高品质”、从“广覆盖”向“精准化”转变,让更多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县域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热点信息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全国共30个项目入选。甘肃省两部大型旅游演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