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济宁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彰显文化育人特色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刘克非 张旭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1-15
摘要:山东省属本科高校济宁学院坐落在孔子故里曲阜。学校立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突出儒家文化办学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学教育
         山东省属本科高校济宁学院坐落在孔子故里曲阜。学校立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突出儒家文化办学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为主线,以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学教育示范基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

         构建普及教育体系 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是涵养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环节。学校出台《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成立国学教研室,建设《孔孟之乡地域文化概论》《论语研读》《孟子研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群,面向全校开设33门传统文化课程。学校开展“古籍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引导学生与历史古籍近距离接触,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音乐学院将祭孔乐舞、古诗词艺术歌曲等引入课堂教学,体育学院结合射艺、空竹、蹴鞠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

         构建实践养成体系 感悟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实践养成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深入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培育文化“两创”示范单位,每年举办“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之中,引导学生在“学而时习”“知行合一”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学校孔子学堂先后确定10个示范项目和24个普及项目,内容涵盖学书法、诵经典、兴礼乐、祭先贤等10个方面。“21天读《论语》”“21天读《诗经》”等经典阅读活动在全校营造学国学、诵经典的浓郁氛围,文化竞技类比赛《论语大会》在全省高校中推广。学校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奖。学校成立“大学生孔孟文化研究会”“国学社”等28个文化类学生社团,深入村镇社区宣传仁爱、孝道、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构建研究阐释体系 打造区域文化研究高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研究是基础。学校先后设立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和服务文科实验室等研究创新平台,统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源研究、地域文化研究、文化典籍整理等工作。学校参与《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和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研究,编纂《孝经文献全编》《孔氏家族文化研究》等丛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内涵和人文精神。围绕区域文化发展,学校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两创’视野中的孔尚任与《桃花扇》”等学术交流会议,推动地域文化研究阐释和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提供高质量理论资源供给。

         构建传承创新体系 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服务地方为牵引、以产教融合为动力,学校主动融入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实践。学校组织成立儒家文化文创基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地方传统手工艺+高校美术教学+社会文旅企业”的文创研发与合作共享机制,传承弘扬地区非遗传统手工艺,被评为“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建儒学文化体验基地、山东省动漫动作捕捉与数字艺术研究中心、儒家文化文创科研基地青岛中心,共同研发《论语智慧》《孟母教子》等动漫产品,借助数字技术和科技产能优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呈现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由“资源型”向“创意型”转型升级。学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活动,每年组织数百名师生参加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演出和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刘克非 张 旭)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