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宁波镇海招宝山街道深挖传统文化 花样迎端午
五月五,麦浪黄,人间美景是端阳。端午节来临之际,5月29日上午,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文化站、海塘群艺政协委员工作室与后大街社区妇联在招宝山人文艺墅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听曲艺之花 品端午文化”主题端午活动,邀请辖区居民共迎端午,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社区老少居民齐聚百年古宅人文艺墅,包粽子、编五彩绳、做香囊、扎艾草,同时欣赏蛟川走书《慈云走国》唱段。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海民间特有的说书形式,蛟川走书以其无与伦比的唱腔韵味、乐器伴随、艺术流派、表演特点,完整保留了本土非遗民间曲艺精华,是历史记忆、文化积淀的生动载体。
“蛟川走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端午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这次社区把重温端午习俗和听‘走书’两者结合在一起,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后大街社区居民王志芳边聆听走书艺人杨赛金演绎王子微服私访的故事,边和邻居们一起品尝蜜枣粽的美味。
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的节日内涵从最初的季节转换之际的防疫、到六朝以后的纪念屈原、再到如今的品粽子挂菖蒲,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变迁不断演进,完成了各种文化要素的积累和沉淀,是维系民族精神情感、承载文化思想精华的纽带。今年端午,招宝山街道的非遗“手艺人”们也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以匠心和创意,为这个古老节日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在白龙社区,海洋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士海创作了一组以端午为题材的剪纸作品,艾草、菖蒲、五毒等图案在红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总浦桥社区,虎头鞋市级非遗传承人金珊珍正和巧娘工作室的姐妹们制作花花绿绿的虎头鞋,重温儿时记忆;在车站路社区,面塑泥塑市级非遗传承人黄铁军与社区爱好手工的居民朋友一起制作纪念屈原主题作品,彩泥通过巧手焕发新的生机;在招宝山人文艺墅,缠花非遗传承人乐巧琼用五彩丝线制作鲜艳灵动的龙舟图案,烘托端午节日氛围。
见非遗而知中华,招宝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端午是‘我们的节日’,我们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为传统佳节添上‘文化味’,激活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希望广大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在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