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理工大学:以文聚力 以情筑桥 探索校友文化育人新路径
青岛理工大学以服务校友为根基,以赋能育人为核心,以链接社会为延伸,将校友工作深度融入学校事业发展大局,系统规划、精心培育,通过打造系列品牌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搭建共赢平台,探索出一条以情感为纽带、以价值为引领、以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校友工作路径。
一、聚焦立德树人,打造品牌活动矩阵,让校友文化可观可感可传承
学校着力将校友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结合,打造一系列定位清晰、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形成了“精神引领—榜样示范—互动赋能”的育人闭环。一是树立精神航标,强化价值引领。多维度地挖掘和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领域优秀校友的奋斗历程、卓越成就与精神内核。通过精心策划图文专题、纪实视频、线下展览等形式,将校友们爱国奉献、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品格生动地展现在在校师生面前。让源自身边、真实可感的“校友故事”超越时空限制,成为在校园中流动的“活教材”,有效激发了师生的爱校荣校情怀,引导他们在对标先进中坚定理想信念、规划人生方向。学校注重挖掘在国家重点行业、基层一线、科技创新等领域默默奉献的校友事迹,强调其社会价值与责任担当,使精神引领更具时代感和感染力。二是聚焦创新实践,树立职业标杆。重点关注在创新创业、产业报国方面表现突出的校友代表,将其背后蕴含的开拓精神、市场意识、管理智慧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提炼和传播。通过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行业洞察与担当故事,为在校大学生描绘出清晰可感的职业发展路径,树立鲜活的学习榜样。三是构建互动平台,促进知行合一。让“校友之声”作为专属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不仅能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业、职业规划、个人成长中的困惑,提供来自“过来人”的宝贵经验,促进在校生与校友之间的深度对话。利用“校友大讲堂”常态化邀请学术精英、行业领军人物、基层骨干等优秀校友回归校园,围绕学科前沿、技术动态、职业发展、人生感悟等主题开设讲座、工作坊,甚至参与课程设计,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强化专业认同。
二、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红色根基,让校友文化有魂有根有方向
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校友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工作与校友文化培育深度融合,确保校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定期组织学习上级关于群团工作、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校友工作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将校友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校友文化活动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融入红色基因,丰富文化内涵。在“礼贤薪火”校友风采展示中,特设“红色校友”“时代先锋”等专题,深入挖掘在各个历史阶段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贡献的校友事迹,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爱国情怀。在组织校友活动时,有意识地融入红色元素,定期组织党员干部与校友代表共同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在重温历史中砥砺初心,将学习感悟转化为服务校友、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三是深化思政融合,强化价值塑造。将校友资源有机融入“大思政课”格局。在“校友大讲堂”等活动中,邀请校友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生动故事,阐释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使思政教育更加亲切自然、入脑入心。通过发挥校友的示范效应,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三、着力搭建桥梁,汇聚发展合力,让校友文化赋能学校事业全局
学校致力于将校友情感纽带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构建“校地联动、校企协同、校友互助”的多元共赢格局。一是精准对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以“校友企业家之星”等品牌活动为触角,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校友企业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积极推动校企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技术攻关、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汇聚智慧,助力学校内涵建设。通过“校友之声”等平台,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校友建言献策机制,鼓励校友在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规划、管理改革等方面贡献智慧。邀请知名校友参与相关专业的发展咨询委员会,对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提出宝贵意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更贴近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三是精准服务,构建良性发展生态。始终以“校友的挚友”自我定位,注重对校友个体发展给予关怀与支持。为年轻校友提供职业推介、为创业校友对接资源、为地方校友会活动提供支持等。努力搭建跨地域、跨行业的校友交流网络,促进校友之间信息互通、经验分享、业务合作,形成“在校生受益、校友有归属、学校得发展、社会获赋能”的良性循环。
热点信息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全会关于新征程上推进...
-
这边红彤彤,那边金灿灿,五彩斑斓如画卷,年年收成好……”近日,淄博市首届村歌大赛暨文化惠民进景区活动...





